咨询热线:021-59552783

企业管理者如何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

       近来常听到周围亲戚朋友抱怨:工作焦头烂额,自己每天像救火队员。
       他们认为是如下原因导致的:企业太小导致员工流动性大,人员招聘成功率低,新员工工作适应期长。
       其实,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。
       那么,如何从根本上有效脱离“救火队员”的身份呢?
       这还得从管理说起。
       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,不能解决问题的管理是无效的。如何让我们的管理有效,从而提高工作效率?
       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,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。
       首先,作为直接管理者,我们应该清楚工作范畴及工作要点,做好工作的相应计划。
       根据人员配备定岗,针对不同岗位将工作模块化,即每个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清晰可操作。
       有过ERP系统操作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:按工作系统操作,工作很轻松,这其实工作内容模块化的一种方式体现。
       淘宝、京东、阿里巴巴等快捷的购物方式,医院就医导航都是模块化操作的佳作。
       现今模块化操作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各方面,让我们时刻感受着模块化的操作便捷性。
       作为企业如果不能将工作做到合理模块化,企业真的就淘汰于时代之外,何谈高效的工作?模块化工作方式会让计划更清晰的执行。
       其次是选择匹配度高的人员。
       一个员工对公司来说合适与否,最佳体现方式就是他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。
       一个匹配度高的员工,他能最好地完成本职工作,让工作在他的岗位是个闭环。他能成为整个工作流程的推动力,而非阻力。
       一个匹配度不高的员工,无论他在其他方面如何出色,对他所在岗位而言,他都很难发挥应有的价值;更有甚者,他会成为工作的阻力,让工作流程无法正常进行,使得公司整个工作效率降低。
       我们曾经就看到这样的例子:员工甲在自己的岗位做的非常优秀,公司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,将他调到管理岗位,结果接下来工作却做的一团糟,久而久之员工甲对工作丧失了信心,接下来就提出了离职申请。这个结果与公司实际想要的结果背道而驰。
       所以,根据岗位选择匹配度高的人员是工作高效的保障。
       接下来,管理者对安排的工作要做到经常检查。
       人都有惰性和惯性思维,很多时候对旁观者而言很简单的逻辑,却在当事人身上竟然不可思议的出现了问题,这时候管理者的工作检查就很有必要了。
       检查下属的工作,杜绝工作中执行不到位的地方,从而让我们的工作达到自身设定的目标。
       最后,管理者需要对工作做好总结。
       每次工作总结是管理者进步的基石,总结出来的内容就是工作的经验。每天进步一点点,有一天我们回头时就会发现自身收获满满。
(原创:吴映霞)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9-06-21 19:30:10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